每分钟烧钱24万元的豪赌:阿里刷新AI基建投资纪录 云业务估值重构进行时

每分钟烧钱24万元的豪赌:阿里刷新AI基建投资纪录 云业务估值重构进行时

谁都不爱 2025-02-24 行业报 18 次浏览 0个评论

  2025年2月24日,杭州西溪园区内,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掷出一枚震撼行业的“战略核弹”——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。这不仅是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的最大单笔投资,更意味着阿里十年云计算投入总和被浓缩至三年完成。在AI技术狂飙突进的当下,这场史诗级投入背后,既折射出中国科技巨头对产业变革的敏锐判断,也预示着全球AI竞赛进入新赛段。

  在当天举行的战略发布会上,吴泳铭明确表示,“阿里巴巴将不遗余力加速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,助推全行业生态发展。数据显示,阿里云本季度收入317.42亿元,同比增长13%,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。这印证了阿里“AI+云”双轮驱动战略的有效性,也解释了为何要将资本开支从2024年四季度的318亿元提升至年均1267亿元的惊人水平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投资发生在两个关键节点之后:一是国内AI产业呈现“技术层-模型层-应用层”同步突破态势,DeepSeek、Kimi等本土大模型快速崛起;二是中央企业“AI+”专项行动全面铺开,政务AI需求激增。阿里此时加码,既是对市场需求的回应,更是对政策导向的精准把握。正如吴泳铭所言:“AI爆发远超预期,国内科技产业方兴未艾”。

  翻开投资清单,GPU集群扩建、超算中心建设、大模型训练平台优化等硬件投入占据主体。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技术布局的纵深感:在开源社区“魔搭”汇聚超4万个AI模型基础上,阿里计划将通义千问大模型升级为多模态超级平台。最的Qwen2.5-Max模型已在Chatbot Arena盲测中超越Claude-3.5-Sonnet等国际竞品,其文本生成质量达到商业文案级水准。

  这种技术突破正在重构产业生态。财报显示,基于Qwen模型的衍生开发项目已超9万个,覆盖文生图、视频生成、智能客服等20余个垂直领域。这种“基础模型+行业应用”的生态模式,可能催生中国版的AI应用商店经济。

 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热烈。23摩根士丹利将目标价从100美元上调至180美元,在投资计划公布后,阿里港股早盘拉升1.4%。

  在光鲜数据背后,隐忧同样存在。阿里云当前EBITDA利润率约20%,要在2028年达成35%的目标,意味着需在扩大投入与提升效能间找到平衡。吴泳铭坦言,“总体来说,未来三年是阿里巴巴集团历史上云建设周期最大、最集中的阶段,这个集中的建设周期的资本支出会对硬件摊销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”。

  更复杂的挑战来自技术伦理层面。随着多模态AI深入应用,数据隐私、深度伪造等问题日益凸显。2022阿里设立了科技伦理委员会,今天的发布会上吴泳铭强调,阿里不仅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,更要在伦理和长远影响上深思熟虑,确保AI的应用能够造福全社会。这种未雨绸缪的态度,或许是其具备一种重要特质。

  站在历史维度观察,阿里的3800亿豪赌已超越企业战略范畴。当全球AI竞赛进入“拼算力、拼数据、拼生态”的新阶段,这场投资既是中国科技企业转型升级的缩影,更是数字经济时代基础设施重构的里程碑。

  (注: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)

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生活安排日历,本文标题:《每分钟烧钱24万元的豪赌:阿里刷新AI基建投资纪录 云业务估值重构进行时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
网站统计代码